人逝去“烧七”、过百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发表时间:2023-01-30 23:35 在我国民间,有关丧葬文化的内容很多,也很复杂,但是有一个些细节会被认真的对待,决不会遗漏过去,这体现了对丧葬习俗和丧葬仪式的尊重程度。在一个人死后埋葬一段时间后,关于丧葬的习俗会影响很长时间,比较有名的是“焚七”、“过百日”、“三周年”等。为什么要这么做? 人逝去后的最主要的祭祀节点讲究,总共有十次。梳理一下可知道从头七到满七,共7次;加上百天、一周年、三周年,正好是十次。而在传说中地府的有“十殿阎罗”,其实就是与上述十个节点相对应的,这样的话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“烧七”“过百天”等原因了,可以说是过这十个节点祭祀,是为了打发和“孝敬”这十位阎罗的,希望自己的亲人在下面能过得好一点且不受到欺负。 关于“烧七”,也分为“大期”和“小期”的。大期分为头七、三七、五七、满七;小期则包括二七、四七、六七。在民间的话,一般都是大期比较更受重视,首先是讲究“头七出殡”,古人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俗,人逝去后都要停放在棺材里7日。头七对应的是“一殿秦广王”,司掌人间生死,幽冥吉凶,所以这天逝者出殡下葬就要去往第一殿了,面对秦广王记录在册。 三七,又称“散七”,根据民间传说,当日年轻的一代要到十字路口烧纸,带去世的亡灵回家,所以这一天祭祀也略显庄严。五七则是“烧七”中最重要的一次祭祀。在古代,一般会选在这一天举行葬礼和宴会,所以在这一天所办的仪式会相当隆重。孝子只有在祭满7次之后,才能摘下孝帽,也才可一般拜访好友。 至于第百天和周年,都是逝者的至亲晚辈对其进行祭祀缅怀的时候。至于三周年期,这是人逝去后最大一次为其举办的纪念活动,在民间都有逝者“三周年”宴请宾客的习俗,这一日所有的请朋好友、远亲近邻都会出席。而这个三周年期则对应的就是最后一殿“十殿转轮王”,也是到了逝者灵魂在阴间转世投胎的时候了 |